移动式垃圾分类投放点还能实现“哪里需要去哪里”

来源:南方都市报 | 2020-06-16 17:24:39 |

近日,广州海珠海幢街宝贤社区里有了移动式垃圾分类投放点。南都记者从街道了解到,安装了轮子的投放点是一处定时投放点,投放时段一到便出现在居民视野里供投放垃圾,非投放时间里便由工作人员移走,让投放点恢复原状。

移动式投放点还能实现“哪里需要去哪里”,若居民反馈某处需要设置投放点,它便出现在哪。底部轮子一解锁,投放点马上移动到位,不留“后遗症”。

这个移动式投放点虽不大,只能放下三个桶,但功能却一应俱全。太阳能满足投放点夜间照明,水箱满水状态下足够前来投放垃圾的街坊一天使用,完全不需要从他处引电源和自来水管道,恰到好处地避开了垃圾分类投放点建设常常遇见的水电难题。

南都记者现场走访发现,宝贤社区还有多处固定式的定时投放点和一处误时投放点,现场干净整洁无异味,均有守桶员在现场指导前来扔垃圾的居民如何分类。有居民亦是很自觉地将厨余垃圾单独用垃圾袋装好,精准地丢进厨余垃圾桶。

从一份海珠区“全区各街道每日餐厨垃圾收运量情况”表格中,记者发现,宝贤社区所在的海幢街在6月9日当天厨余垃圾实际收运量以183%的完成率排名全区第二。记者从海珠区城管部门了解到,不仅是当天,海幢街的垃圾分类进展迅速,效果良好,考核成绩常常在全区名列前茅。

不同于有物业管理的封闭式小区,南都记者此前在走访市内垃圾分类推进现场的过程中有发现,在没有物业管理的非封闭式社区,垃圾分类的推进显得更为困难。楼层普遍不高导致居民对投放点敏感、外来人员流动、空间有限、无电梯方便下楼扔垃圾等诸多因素让无物业管理的非封闭式社区推进垃圾分类步步受限。

宝贤社区就属于此类情况。那宝贤社区如何从众多社区中脱颖而出?南都记者从海幢街道作了了解,实际上的原因并不复杂,将垃圾分类工作置于更重要的位置来对待,一套“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的网格化基层治理工作机制发挥着作用。

目前,海幢街已经建立了“1+14+N”的基层治理网格化结构模式,“1”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14”是以社区划分14个基础网格,“N”是区域难题导向的重点网格。在网格化结构模式下,海幢街告别了垃圾分类仅仅由环监所“单打独斗”推进的局面。14个网格负责人来自街道不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一个街道主要负责人全面参与推进垃圾分类的格局就出现了。

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被提高到了新高度。在“海幢街‘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的微信群里”,南都记者见到,关于垃圾分类的推进问题,被迅速在群里以派单的形式落实到网格力量中,解决问题的进度在群里反馈,让推进垃圾分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能迅速得到解决。(采写:南都记者 代国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41 联系网站:85 572 98@qq.com